農曆年間大家享受美食以及與家人團聚的時光,就免不了要消費啦!不管是上餐館吃頓大餐,還是逛逛百貨公司替全家老小添購新衣,都不下數千元。但大家可能會問,最近火紅且祭出高額回饋金的「街口支付」,與一般的行動支付,比如Apple Pay,有什麼不同?
簡單來說,「行動支付」(mobile payment)就是以手機等行動裝置,用來支付的電子錢包,像大家熟知的Apple Pay 就是一種行動支付。
然而行動支付卻不等於第三方支付,準確來說,Apple Pay 就只是一種:信用卡的數位「載具」而已,本質來說比較像是由銀行向Apple、Samsung、Google 這些大廠租借系統,來當作用戶的載具,而支付的還是銀行的信用卡、金融卡,只是鑲嵌到 Apple Pay 或 Samsung Pay 的數位系統裡面,基本上交易流程與一般信用卡、金融卡一樣。不過,這樣的行動支付著眼於,透過廣大的 Apple、Samsung、Google用戶,吸引他們以行動支付的形式多加使用信用卡、消費,而銀行也能因為與其合作,拿到手機用戶的資料,比如說:可以從用戶在哪個網站上消費、在iTunes上買了什麼,來大數據分析,將這些寶貴的資訊用來推展更多的銀行商品,所以許多銀行都樂與這些廠商合作!
相對的,街口支付、Line Pay 或 Pi 錢包這類「第三方支付」(Third-Party Payment)則有所不同。這些第三方支付是由該非銀行的業者,自己去建立一個獨立的平台,通常是一個手機、電腦 App,然後自己招商、同時尋找會員,也就是消費者加入他們的平台。而消費者在成為會員後,可綁定自己的信用卡或金融卡,或是「儲值」一筆錢在這個電子錢包裡面,這時就與綁定信用卡等行動支付大有不同了。在台灣,自2015年的2月開始由《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》來管理這類的第三方支付,開放業者可以從事代收代付、儲值、匯款等業務,而儲值、匯款金額上限為5萬元(第7條),更規定業者需提撥設立清償基金(第38條)。
在過去許多信用卡、會員卡多到錢包塞不下的時代,轉眼間我們到了可以帶著一支手機出門的年代,但是付款愈容易就愈刺激消費,所以,過年期間大家的荷包是不是都瘦身了許多呢?
新聞來源: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88206&eturec=1
Comments